一、中国进行曲是谁谱曲
1、聂耳(1912年2月14日~1935年7月17日),云南玉溪人,生于昆明,原名聂守信,字子义(亦作紫艺),中国音乐家,曾用笔名有黑天使、噪森、浣玉、王达平等。
2、1912年2月14日,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。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。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1930年到上海,参加反帝大同盟。1933年初,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5年7月17日,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,不幸溺水身亡,年仅23岁。
3、聂耳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,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。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、严肃的思想性、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,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,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。
二、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
进 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最后一句“冒着敌人的炮火,前进! 冒着敌人的炮火,前进!前进!前进、进!”所以是进
三、义勇军进行曲怎么唱歌词
田汉作词,聂耳作曲,起来,不愿做奴隶的人们,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,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,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,起来起来,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,前进,冒着敌人的炮火,前进前进前进
四、国歌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应该怎样指挥
这个视频可以参考一下
http://www.tudou.com/programs/view/EgscZ4dA9Oc/
1、起拍 起拍之前要作好准备。首先是精神准备,然后进入准备动作。全身静止,让合唱队与伴奏者注意力集中,抬前臂向前伸平,手自然放松,掌心朝前下方,眼睛环视合唱队,见大家准备好了,便可以开始了。要注意准备时间时间不宜过长。 起拍动作首先是预示拍。预示起始音乐的速度、力度、节奏与情绪。对于歌唱者来说,预示动作有提示呼吸的作用。 预示拍的运动方向必须与起始拍子的运动方向相反。如果是强拍开始的歌曲,预示动作就要在弱拍上提示吸气;如果是弱拍开始的歌曲,就要在强拍上提示吸气。预示拍的拍点必须准确、清楚、果断,要有带动性,确保音乐进入得整齐。 另外,预示拍不仅在全曲的开始,乐曲的歌唱中也会经常用到。某些声部的开始需要提示,乐段、乐句、乐汇的开始或特别强调换气时都需要预示动作加以提示。 为了让预示动作看得清楚,一般手的位置比拍点的位置要高。若有了新的声部加入或音乐突然有了节奏、速度、力度等的变化,预示动作可以夸张一些。
2、收拍 合唱音乐的结束必须整齐统一,给人以完整美好的印象,这都需要指挥者用动作给予提示,也就是收拍。实际上,不仅在音乐结束的地点要打收拍,在音乐中间、某声部终止、乐段终止或有停顿的地方也要打收拍。 收拍的指挥法随着不同音乐灵活多变。通常情况下,最多见的指挥法是双手或一只手先向上然后向内侧划一个弧圈,停在外侧的收拍的拍点上。 音乐中最后一个音无论多长,一般只打一个拍点,然后就是收拍动作。这样,收拍的弧圈线条可能长可能短,速度可能快可能慢。 另外,渐弱收尾的收拍动作,双手也可运动到较低处划一个小圆圈收住音乐。 依据音乐结束时的速度、力度、情绪,指挥者可以自由发挥收拍动作。但无论强结束、弱结束都必须将收拍的拍点表示清楚,这需要在实践中多磨练、多体会,才能与歌唱者更好的沟通,互相之间配合默契。
五、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歌曲是否正确
1、1934年春,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。在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,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。另一位共产党员、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,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《义勇军进行曲》谱曲。
2、后来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。